王熙凤的精明,的确是用错了地方;贾府的败落,也的确是个死结。但这两件事之间,并没有直接联系。就好像“雪崩的时候,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”,但你不会真的以为,少落一片雪花,就能改变雪崩吧?
为什么说王熙凤的精明用错了地方?在那个男权社会里,女子再怎么样出色,最多只能起到过渡作用。就好像武则天那么有才干,历史上也只承认她是唐朝的一个皇帝,而不承认她建立的所谓武周。这不是歧视女性,而是她的成就是以唐朝为基础,又由唐朝来发扬光大。她穷尽一生,也没摆脱唐对她的影响。
《红楼梦》也是如此。贾母是个睿智的人,丈夫去世时两个儿子还不怎么记事,清虚观张道士甚至怀疑贾赦贾政都不记得父亲的“模样儿”。贾母支撑门户,抚养两儿四女,让家族辉煌依旧、凝聚也依旧。到贾赦贾政长大成人,老太太就放权,退居二线了。虽然贾赦糊涂放纵,贾政古板冷淡,但贾府总是他们的贾府,贾母不能替代他们。也就是说,事关贾府的长治久安,男性继承人才才是最重要、最根本的问题。
王熙凤很有管家才能,又会哄贾母开心,又真心疼爱小姑子小叔子们,这都是她的优势。她的强势霸道,对于一个管理者来说,也是不可或缺的。问题是,作为贾府的儿媳妇,她恰恰没有在继承人的事情上做出任何贡献——自己只生了一个女儿,流产的却是儿子,还直接或间接地弄掉了尤二姐怀的儿子。对于宝玉这个“聪明灵慧,略可望成”的继业人选,王熙凤也只哄他高兴、讨贾母喜欢,没起到“规引入道”的引导作用。
也许你会说,宝玉是王熙凤的堂小叔子,引导他并不是王熙凤的责任。
是的,如果把王熙凤看成一个普通的孙辈媳妇,和尤氏、李纨一样的,那引导宝玉的确不是她的责任。可我们现在,讨论的是“王熙凤的精明劲儿用错了地方”的问题啊——如果对家族前途毫无筹谋预见,只管着穿衣吃饭日常庶务,还谈什么“精明”?
事实就是,王熙凤的聪明才干,只能应付日常管理,谈不到未来长远。把她和贾府的兴衰放在一起来说,是太高估了她,也是根本找错了问题的根本方向。要解决贾府的败落问题,还得看男性子弟。
冷子兴说的:“(贾府)如今的儿孙,竟一代不如一代了”。宁荣二公说的:“故遗之子孙虽多少 ,竟无可以继业。”男性人才的缺失,才是贾府败落的根本原因。
唯一可寄予希望的是宝玉。但是宝玉“禀性乖张,生情怪谲”,又找不一个可以“规引入道”的人。这样一来,贾府的败落就成了解不开的死结,怎么也无法避免了。
联丰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